2013-11-07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 35mm / F2.4

   鏡頭外觀。

《基本資料》
鏡組:6群6枚。
光圈葉片:6片。
光圈值:F2.4-F22。
光圈調整機構:有光圈頂針、有A/M開關 型式。
口徑:49 mm。
最近對焦距離:0.2公尺。
重量:約236公克。

轉接機身為A850。RAW格式拍攝後以原廠軟體轉為JPG檔,對比顏色皆未再經過調整。所有縮圖皆可點選。


  Carl Zeiss (卡爾 蔡司) 是一家以創始人為名的德國光學廠,可說是至今尚存最早的光學製造商之一而為人所津津樂道。基本上有涉獵攝影但沒聽過這家公司的人大概不存在,網路上也有太多的資料可查,故容小弟藏拙只做簡述。

  西元1846年 Carl Zeiss 成立於德國的耶拿 (Jena),早期以生產顯微鏡為主。1872年 Ernst Abbe (恩斯特 阿貝) 加入後與 Otto Schott (奧托 肖特) 設計並改善了公司所生產的光學儀器,之後更開始涉足攝影鏡頭的製造。二戰結束後位於耶拿的蔡司本應被蘇聯所佔領,但美軍的巴頓將軍以"協助"為名,迅速侵入並轉移蔡司的人員設備至西德、成立了 Carl Zeiss AG (現今的蔡司)。隨後而來的蘇聯又再次掠奪蔡司的人員及設備送回蘇聯,直接影響提升了之後蘇聯光學工業的水準。最後還留在當地的技術人員重新運作了耶拿的蔡司工廠,名為 VEB Carl Zeiss Jena。兩家蔡司依然保持聯繫直到1953年由東德政府切斷了兩者的合作關係;最終在東西德合併過後兩年,東德的 Carl Zeiss Jena 才又重新併入西德的 Carl Zeiss AG。

  兩家蔡司在翻臉之後從1954年打商標及專利名稱等官司打到1971才簽署了一份協議約定,兩家公司在對方的陣營不得使用 "Zeiss" 這個品牌來行銷自家的產品:於是西蔡在東歐等共產國家行銷的產品稱為 "Opton"、東蔡在西方世界則使用 "Jenoptik" 名稱和 "aus Jena" 商標 (aus Jena:意思是"來自約拿")。

東西德分裂後各自所使用的商標。

 公司再次合併後所使用的商標:(左) 1993-97、(右) 1997至今。
(商標摘自蔡司原廠網頁)

  FLEKTOGON MC 35 / 2.4,東蔡最出名的全能鏡頭。Flektogon 其實就是知名的 Distagon 廣角結構,因前述協議之故東德蔡司更改其名。35/2.4生產歷史悠久,從白銀、斑馬直到黑鏡版本皆有顯見其地位;一般而言白銀版本反差稍低、斑馬鏡與黑鏡的差異極小。黑鏡版還有另一 "electric"是給 Praktica PLC 2/3所使用、具有電子接點的版本。"MC" 指的是 "multicoated (多層鍍膜;T*鍍膜的前身)";紅色MC字體是東德版、白色MC字體則是外銷版本,兩者據聞有些許不明顯的差異。

  醜話說在前面:這顆鏡頭已經被炒作到了高點。想要以不到10000新台幣的價格拿下外觀鏡片皆優的品項幾乎比中樂透更難、C/P值以老鏡而言極低.....Orz。如果只是想初嚐老鏡的新鮮感,不建議下這麼重本;但如果想花錢在M42中找一顆接近全能的鏡頭,除了這顆我沒有別的優先推薦。購買時要注意光圈環和對焦環轉動是否順暢、這算是東蔡鏡頭常見的問題。

  相當優秀的色彩還原力與立體感、一貫蔡司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20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已直逼當時的微距鏡,拍攝任何對象都能游刃有餘。光圈全開下中央畫質就相當優秀、散景也很漂亮;邊角畫質在縮小光圈至F8時改善使得成像顯得紮實。鏡頭抗耀光的能力並不突出、但也不致有太大的使用困擾。其實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形容,看圖就能明白小弟的意思;如果您嫌照片不夠漂亮,那真的是小弟技術的問題而非鏡頭極限 XD。如果想輕裝出門輕鬆拍照,打開防潮箱只挑"一顆"鏡頭的話,CZJ FLEKTOGON MC 35 / 2.4通常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

晴天下不同時間點拍攝建築物。成像紮實、顏色鮮豔、對比略高立體感十足。

雨後的陰天。典型蔡司陰天時優秀的色彩還原力、不是一般灰濛濛的成像品質。

 街拍。

拍食物、拍寵物。

療癒系拍法 XD

特寫與散景。

輕鬆地捕捉拍攝者想要的氛圍。

調整一下焦點,能讓您說出不一樣的故事。
(末張照片細看可以發現瓷器紋理、木頭紋路、玻璃傷痕、更別提玻璃反射下窗外淡淡的藍天......蔡司總是能讓小弟嘆為觀止......Or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