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2

起點 ~~ 一個輕鬆分享老鏡頭的地方

  還記得那年第一次到手數位單眼的興奮心情。

  小弟這個人天生反骨,就是不喜歡用滿街都是的品牌。明明知道大品牌會那麼成功一定有它的道理與優點,但就是固執地認為比較沒有名氣的品牌,一定也有很棒的東西。當年發瘋似地在網路上做了好一陣子功課,突然發現一個在台灣很冷門的品牌--Minolta。吸引我最大的原因是因為M家機身就附有防手震的功能,根本就是小弟天生手殘的救星嘛,二話不說馬上就把Dynax 7D (D7D) 配上85/F1.4的人像鏡扛回家。現在回頭看那時候啥都不懂就愛用最大光圈拍下的照片,同學往往一個清晰一個模糊、或者身體清晰臉部模糊,果然當初也是迷戀淺景深的效果啊~~XD。



小弟第一台數位單眼--KONICA MINOLTA  DYNAX 7D

不懂控制景深的照片,衣服清晰但其他部分都好模糊^^||
(出賣一下年輕有為、幸福美滿的好同學XD)


  隨著M家被Konica併購成為KM、接著又被萬惡的Sony併購,手邊的機身自然也換成了大家嘲諷的家電品牌~~XD。BUT!!! 就是這個BUT!!! 小弟骨子裡還是留著M家血液的,還是思念著M家85GDL、STF 135/F2.8[T4.5]、500/F8、200/F4 MARCO...等眾多銘鏡~~Orz

  就跟大部分的初學者一樣,一開始總是用Kit鏡輕鬆開心地亂拍一通,等到過陣子累積了一些照片跟經驗之後,開始發現Kit鏡普遍存在的缺點:光圈不夠大、邊角的畫質稍差...等等。"看得出照片的缺點,就是敗家的開始。" 已經不記得在哪兒看過這句話了,於是莫名地小朋友離我而去、SONY系統的ZEISS和G系列鏡頭就自行出現在防潮箱內。"有好鏡頭,再拍不出好照片就是自己的問題!!!" 就這樣催眠著自己XD

  只能說好鏡頭確實有它獨到之處,這些年來陪伴我上山下海,記錄下美麗的風景、也留住和親朋好友的回憶。當中自然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拍攝習慣而調整至現今的裝備:保留了24-70mm和70-300mm兩隻變焦鏡來因應需要快速拍攝的場合 (如婚禮、運動、拍攝阿貓阿狗小朋友...等)、一支50mm MARCO拍攝微距題材、一支135mm大光圈鏡頭拍攝人像 (其餘出清等著買新鏡頭)
手邊僅存的SONY A系統和自動鏡頭
(FF:A850,  APS-C:A700)
(SAL-2470Z, SAL-135F18Z, SAL-70300G, SAL-50M28)


  會掉入老鏡頭迷人的無底坑其實也是自己惹的禍。起因是這幾年發現自己逐漸喜歡使用定焦鏡來進行拍攝,因為定焦鏡的畫質通常較好,同時也訓練自己用特定的視角來觀察周遭的景物。S家ZEISS定焦鏡好嗎?好、當然好、非常好,但是也非常重、更重要的是還非常貴..... Orz。過去就有聽說過將老鏡頭轉接在數位機身的作法,一直沒有認真去仔細研究是因為轉接後只能手動操作 (相信這是令多數人打退堂鼓的最大原因!!)...不知不覺就重新打起了老蔡斯鏡頭的主意...上網做過功課之後馬上生火!!! "這不就是我要的畫面嗎??!!" 於是老蔡頭就住進我家的防潮箱了XD
(蔡斯兄弟,德國人二三十年前的工藝真的令人嘆為觀止....Orz)

(CARL ZEISS JENA MC FLEKTOGON 35/F2.4拍攝)

  會起心動念開始寫下這個網誌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些老鏡頭之中實在是有太多太多有趣的傢伙,希望透過自己輕鬆地分享,能讓更多人發覺到他們的美好 (雖然某些鏡頭的價格逐漸水漲船高....> <)。如果你(妳)是
  1. 對於kit鏡的畫質不甚滿意、高價自動鏡頭又買不下手、非常在意C/P值。
  2. 手邊有一點點閒錢,想買鏡頭嚐鮮又不想花超過5000元。
  3. 偶爾喜歡慢慢走、慢慢想、慢慢拍。
  4. 有聽說過老鏡,又不知道怎麼入門才不會被欺騙。
  5. 喜歡工藝品等級的鏡頭。
  6. 跟我一樣天生反骨就是想玩看看。
  7. .....................................
  8. ..............................
  9. (掰不下去了)
的朋友,歡迎一起討論攝影、也一起討論有趣的老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