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系統的接環構造
"那不同系統之間鏡頭能不能共用呢?" 這就牽涉到"轉接環"的問題。轉接環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金屬環其前後端分屬不同系統的卡口,因此能連接相異系統的鏡頭與機身。
"所以只要有轉接環就能把任意系統的鏡頭機身相接?" 事情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有興趣更深入瞭解的朋友可以查詢 "Flange distance;法蘭距、鏡後距" ,這個距離限制了轉接的空間。附帶一提,由於現今鏡頭有越來越依賴電子訊號與機身交換資訊之故,任意轉接後可能導致相機無法控制光圈、無法對焦的問題,因此早期的老鏡頭才是目前拿來轉接數位相機的大宗。 (最簡單的說法:只要你能在拍賣上找到轉接環代表可以轉接XD)
早期的老鏡頭其實仍然分為好幾個不同的系統,如:M39、C/Y、M42、Exatka、DKL...。其中M42系統是40年代末期所發展出的 "接環直徑為42mm、螺牙間距為1mm" 螺紋接環系統。不同於現今鏡頭廠的壁壘分明、當年M42接環屬於通用規格,因此各家光學廠商如:東德Carl Zeiss Jena、Meyer...,西德Carl Zeiss、Rodenstock、Schacht、Schneider...,日本Yashica、Pentax...再加上蘇聯鏡...無不絞盡腦汁設計出工藝品般的鏡頭以博得消費者的欽賴,時至今日這一批龐大的M42鏡頭群也被稱做是 "人類史上最大的光學遺產"。也由於M42尚在流通的鏡頭眾多,若以新朋友入門的容易度來說,M42實是當之無愧。
早期的老鏡頭其實仍然分為好幾個不同的系統,如:M39、C/Y、M42、Exatka、DKL...。其中M42系統是40年代末期所發展出的 "接環直徑為42mm、螺牙間距為1mm" 螺紋接環系統。不同於現今鏡頭廠的壁壘分明、當年M42接環屬於通用規格,因此各家光學廠商如:東德Carl Zeiss Jena、Meyer...,西德Carl Zeiss、Rodenstock、Schacht、Schneider...,日本Yashica、Pentax...再加上蘇聯鏡...無不絞盡腦汁設計出工藝品般的鏡頭以博得消費者的欽賴,時至今日這一批龐大的M42鏡頭群也被稱做是 "人類史上最大的光學遺產"。也由於M42尚在流通的鏡頭眾多,若以新朋友入門的容易度來說,M42實是當之無愧。
各家M42系統的老鏡頭
(西德、東德、日本、蘇聯)
不同國家生產的135MM鏡頭,風格也迥異
(德國製像工藝品、蘇聯製像.....手榴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