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9

Carl Zeiss Ultron 50mm / F1.8

  鏡頭外觀。

《基本資料》
鏡組:6群7枚。
光圈葉片:5片。
光圈值:F1.8-F16。
光圈調整機構:有光圈頂針、無A/M開關 型式。
口徑:50 mm。
最近對焦距離:0.45公尺。
重量:約285公克。


  1965年由 Carl Zeiss、Voigtländer、Rollei 三大光學廠合作研發 "Icarex" SLR相機一共有兩種接環形式:BM 與 TM (即M42)。兩種接環都有的共5支鏡頭:25/4 Distagon (BM接環似乎僅有設計無量產;TM接環也是謎一樣的鏡頭)、35/3.4 Skoparex、50/2.8 Tessar、50/1.8 Ultron、135/4 Super-Dynarex。BM接環還多出下列鏡頭:50/2.8 Color-Pantar、90/3.4 Dynarex、200/4 Super-Dynarex、400/5 Telomar、36-82/2.8 Voigtlander-Zoomar。過去BM的轉接一直無法克服,所以TM的單價遠遠高過BM系列;目前由於BM轉NEX的接環出現,相信BM價格應該會很快追上TM...Orz。這兩個系列小弟一共接觸過五顆鏡頭,只能說每顆都是精彩!!! 手邊有閒錢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XD

  Ultron 50/1.8 在1971年由 Voigtlander 的 W. A. Tronnier 所設計專利;蔡司併購福倫達後將其更名為 "Zeiss Ultron"。此鏡直接挑明了講就是顆經典的鏡頭:它是龐大M42家族鏡海中 "唯一" 一顆前玉內凹的鏡頭。網路上暱稱的"凹玉"就是指此顆 50/1.8 Ultron (後來的 Color-Ultron 是 Planar 結構,與此鏡不同)。光學品質和製鏡工藝當然不在話下;此外具傳它還是第一顆經過電腦計算所設計出的鏡頭。根據一位日本玩家比較後描述,或許是因為凹玉光學結構的特性,這顆鏡頭光圈縮至 F4-5.6 的時候,其散景的表現幾乎還等於別顆 50/1.8 鏡頭全開光圈下的淺景深!! 此鏡同此系列的鏡頭沒有A/M開關,SONY A系列相機轉接時需使用日本製近代轉接環才能壓住底部的頂針;專接SONY E接環則無此顧慮。

  手邊這顆鏡頭是從ebay上標得,價錢較一般平均低些,沒想到收到時竟發現後玉有一小點破點!! 可惡的國外賣家完全沒有提及這件事!! (使用ebay買東西的風險) 可是試拍過幾張之後,還是決定留下這顆鏡頭,因為成像真的很吸引人啊......Orz。顏色濃郁自是不在話下,特別是焦內成像相當銳利立體、解像力極佳、散景的過渡很柔和。拍攝近距離物體時需注意此鏡景深較淺的特性。室內拍攝可以輕鬆保留住氛圍、室外拍攝時稍微留意光線的方向和照片整體的曝光量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

色彩濃郁、合焦處銳利且立體、景深較淺 (照片約為 F4-5.6)、散景柔和。

室內的氛圍容易掌控、立體感佳可輕鬆凸顯拍攝主體。

 
正中午光線強烈時,色彩仍然豐富、但會稍顯乾澀。

其他參考照片:
轉接機身為 SONY A850。RAW 格式拍攝後以原廠軟體轉為 JPG 檔,部分調整亮度或白平衡。
所有縮圖皆可點選。


同場加映:SONY A7--Ultron 50/1.8
陰天拍攝時色彩還原力良好。枝條較雜亂的梅樹還是略有二線性散景的干擾。
以A7來說,需略微降低飽和度以避免杜鵑的粉紅色過飽和失去細節。


3 則留言:

  1. 版主您好~請問可以幫忙找福崙達Color-Ultron 50mm/1.8這顆鏡頭嗎(一般版本)?謝謝喔!!

    回覆刪除
  2. FB聊嘍,可以幫忙詢問看看

    回覆刪除
  3. 請問這個鏡頭的鍍膜是甚麼?

    回覆刪除